• Home
  • 閱讀《種子變盆栽真簡單》,以種子創作盆栽藝術,涵養療癒感養生哲學!

閱讀《種子變盆栽真簡單》,以種子創作盆栽藝術,涵養療癒感養生哲學!



追蹤芙珞菈IG (點我,追蹤)
(點我)  ⋯⋯更多,說「讚」 收到更多芙珞菈設計文章!

有沒有可能把「到溪頭杉林散步的美麗記憶」搬回家,在家也擁有一座小森林呢?


「一沙一世界,一花一天堂」,芙珞菈最近看了林惠蘭女士撰著的《種子變盆栽真簡單:30種只要噴水不用施肥的綠色植物》,發現她就是一個能透過自己的巧手實踐這樣夢想的人。而她也在書裡傳授經驗,手把手告訴大家,怎樣運用自己的「綠手指」,在家培植出栩栩如生、小巧玲瓏的迷你森林盆栽!



這本書裡,不但飽含「麻雀窩」主人女士鑽研種子盆栽十餘年的心血結晶,書的內容也淺顯易懂的使人容易上手學習。因此,出版當時也在台灣創下了數十萬本的銷售佳績!

[我是芙珞菈,我的室內設計網站在這邊 (點我) ,隨時鎖定最新資訊,歡迎加入我的最愛並加入我的FB (點我按讚) 粉絲團與IG (點我追蹤) 唷: https://www.fdesign.club ] 


《種子變盆栽真簡單》一書會這麼受歡迎,自有其道理。現在芙珞菈也把書中「菁華重點」與「閱後心得」稍作整理,與您分享如下:

一、種子激發人的「療癒感」:

女士的盆栽素材來源,主要是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「種子」。書裏一共介紹了多達30種平易近人、「只要噴水、不用施肥」就會長大的室內植物!

例如,水果類的「橘子、柳丁、檸檬、金桔、柚子、龍眼⋯⋯」等,吃完就把種子洗淨,用保鮮袋冰冰箱,待收集一定數量之後,就可以整齊的排列培育,種植出密集的小林盆栽!

蔬菜類最易取得的是「地瓜」,去菜市場找形狀特殊、優美或拙奇的新鮮地瓜,洗淨、泡在水盤裡,等待長根、發芽。再移植到裝滿麥飯石的無洞容器中,只要澆澆水就會長出綠葉,變身為姿態優美的地瓜藝術盆栽!

另外,也可到公園或路邊,甚至野外、山上,撿拾樹下的果實帶回家,再從中剝取出種子,洗淨培育。例如「竹柏、福木、檳榔、武竹、咖啡、羅漢松、七里香、馬拉巴栗⋯⋯」等。

芙珞菈想起以前住在高雄時,常到住家鄰近的五福路「文化中心」散步,園區裡種滿了許多「福木」,常見掉滿地腐爛的果實。如果可以帶回家種植,每顆種子都可以植出一株希望!

根據女士的經驗,「種子」具有很強的適應力,即使是在家中沒有直接日照的室內培育,只要按照她發明的簡易步驟悉心照料,幾乎每種植物都可以發芽成長得很好!

林女士所發明「種子盆栽」的種植法:

1.  種子最好挑選新鮮、模樣健康的飽滿種子,種起來更漂亮!

在種植前,水果類的種子,須先泡水「七天」,福木果核則需「十天」。種子泡水期間,須「每日換水」,以保持潔淨。

2.  先用盆器裝入特別到花市或大賣場採購、用濾網細篩的「培養土」
須裝到超過九分滿,上方只留種子的約兩倍高度。

然後,在培養土上,沿著容器內緣,將種子以由外而內的繞圈方式整齊排滿。

3.  排列時種子時需特別留意:

「檸檬、柑橘類」種子,需將尖端朝上;「柚子」的種子,則尖端朝下;「龍眼」果核,需將核點朝上;而「福木」的果核,則須將核點(芽點)朝下。 

排列好之後,再於種子上鋪蓋一層薄薄的,清洗乾淨的「麥飯石」。麥飯石,可用來潔淨水質,及提供種子成長時所需的礦物質。購買時,小種子、小容器請選用小顆的麥飯石;大種子、大容器,則選用相對較大些的麥飯石粒。 

每間隔兩日,於麥飯石上方用「噴水器」噴水一次,一次噴約三圈。依植物種類的不同,等待數日至數週,種在室內的種子們就會開始發芽!



想像一下,每日悉心的噴水照顧、付出,逐日等待。到某日發現十幾顆種子同時發芽竄出,會是多麼令人驚喜的時刻!


在此之後,幼小的嫩芽們就開始一天天長大,最後長成一整片密集的幼苗森林!這時,自己也會從種子的發芽歷程中,感受到大自然充滿希望的生之力量,整個可說是超極療癒!



二、無洞容器「盆栽藝術」:

一般而言,我們在種植盆栽時,會選用下面有洞、可漏水的容器。然後,再於容器底下放個「盛水盤」。這麼做,是為了讓盆裡的土壤涵養適量水分即可,避免因澆水太多而讓容器內土壤因積水而變爛泥,導致植物根部長期泡水而腐爛、或使整株植物因而壞死。

然而,女士所提出「種子盆栽」的最大特色,卻是使用底部「無洞」的容器!為了避免植物根部泡在爛泥裡腐爛,她發明「使用噴水器,間隔兩天於石上噴水」的方法,來控制「無洞容器」土壤內部的含水量,以確保種子植物能健康成長!

話說回來,若是依照女士的方法,選用「無洞容器」來涵養盆栽,究竟有哪些好處呢?依據林女士之前在媒體受訪所言,與芙珞菈自己的看法,大約有三項優點: 


  • 乾淨衛生:無洞容器下面沒有水盤,就不會滲出泥水,可以保持「潔淨度」,適合擺設於類似餐桌或客廳咖啡桌⋯⋯等,潔淨需求較高的室內區位。而且,屋內因為沒有擺設積水的水盤,自然就不會孳生蚊蟲,也比較衛生。 

  • 可水耕植物:容器無洞,即可盛水。所以就可運用在水中添加麥飯石的「水耕法」,來栽種如「地瓜、福木、姑婆芋、穗花棋盤腳⋯⋯」等,適合水耕的植物品種。這樣一來,這沒有混雜泥土的植物加容器(可透明)栽種,看起來就既美觀又潔淨! 

  • 創作盆栽藝術:許多造型優美的器皿,如杯子、碗、盅,或玻璃瓶罐⋯⋯等,也許一開始不是要用來種植物的。但是,透過這種盆栽種植法,這些美麗的無洞容器即擴大了用途,可以用來種盆栽,並且能和所種的植物彼此造型搭配,創造出雅緻的「盆栽藝術」! 


事實上,書裡所介紹的種子植物,並不是單純的只能種成小森林。有些植物的種子碩大,如「檳榔、文殊蘭、海藻、穗花棋盤腳⋯⋯」等,培育到植株長成後,就可以單株或少量幾株的姿態,來呈現「種核」及「莖葉」,與「盆器」造形相互增色的美感!



而這時,「該如何挑選植物容器」就成了一門大學問!林惠蘭女士在《種子變盆栽真簡單》一書中,以過來人的經驗分析了「植物形態」「盆器造型」間的關係,提出以下原則:

「森林之美,盆器要大;線條之美,盆器要高;種子之美,盆器要淺」!

如果想種植成一整片密集的小森林,就要選用「寬口」的盆器,才能放入數量足夠的種子,塑造森林的感覺!例如,「柚子、武竹、羅漢松、龍眼、七里香⋯⋯」等,都適合。



如果是要同時欣賞「根、莖、葉」整體拉拔的線條,那就要選用相對比例「高」一點的盆栽容器。例如,「地瓜、檳榔⋯⋯」等,主要是觀賞植物拉高的姿態之美!



有些植物的種子很有美感,就可使用舖設麥飯石或土壤的「淺」盆,讓種子裸露出來,成為植株美感的主角。例如,「文殊蘭、檳榔、穗花棋盤腳⋯⋯」等。

女士的觀點中,盆栽養植已經不只是單純的植栽培育,而是在思考「花器選擇」與如何「引導植物生長型態」的過程中,昇華為一種飽含美感與創造特質的盆栽藝術創作!

三、種子盆栽的「養生哲學」:

在《種子變盆栽真簡單》書中,一開始就說道:「與其談風水、談命理,不如好好的用心去感受周遭的萬事萬物,以及每一個可能的生命。」

又提:「一粒種子、一盆充滿綠意的植栽,不但能夠改變我們的居住環境,還能夠改變我們的心境,讓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,擁有更多滿足。」

芙珞菈深深覺得,林惠蘭女士身體力行的示範了一個用生命與熱情來與植物一起生活,並在「付出」與「共生」中,獲得喜樂的典例!

譬如,當她走到戶外,不論是鄰近的市區或郊外,總會觀察眼前的植物樹木,看是否有掉落地面的果實可以揀拾回家種植,再培育出新生命。
她說:「一花一世界,一葉一如來。」
而從撥開果實後所取得的種子,她會一一仔細洗滌乾淨,彷彿是種「心緒淨化」的過程。

再來,先在盆器裡填入培養土,再冷靜耐心的將幾十顆種子們,一顆顆依次繞圈排列,直到整齊密集的排滿整個容器。這是種專心無瑕的「耐力練習」「心靈沈澱」儀式。

而除了要固定澆水之外,她也會充滿愛心的和種子、植物們溝通、說話,觸摸且讚美它們,等待它們抽芽、長大,這歷程也成了一種「信心」「歡喜心」的訓練!

她說:「喜歡植物的人很多,但因喜歡而害怕去碰觸的人也不在少數,⋯⋯其實凡事都是靠不斷累積經驗而來的,只要抱持著最大的愛心,還有不放棄的精神,總有一天,呈現在你我眼前的,必定是一片美好的綠意。」


綜觀全書,芙珞菈似乎可以感受到林惠蘭女士的種子盆栽養植生活,已然和她的宗教信念,共同進化成一種能夠修煉身心,且與植物們互愛、共生的養生哲學!

正如她自己在書中的陳述:「看著一顆顆種子萌芽、抽葉,慢慢成長;看著它們從小小的種子,變成如森林般茂密的盆栽,我心中自有無限的歡喜。」


《種子變盆栽真簡單》詳細介紹了30種室內植物的栽培法,各有訣竅。有興趣了解全書圖文內容,進一步按圖索驥的讀友,可直接去購閱原書。

此外,欣聞女士即將以此「種子栽培法」登上國際舞台,推出有「九種語文、十種版本」的新書《林惠蘭種子盆栽藝術》芙珞菈在此除了恭賀女士之外,所有想動手嘗試、獲得最新「種子盆栽藝術」完整資訊的朋友,也可以好好期待、關注這本新書!

如果覺得文章有幫助,請到下面欄內最後側按「讚|留言|(分享)」給更多人看到,芙珞菈謝謝您!

張貼留言

請按「說這專頁讚」,接收最新文章!
如果覺得文章很棒,可立即「分享」好文章使更多人看到,謝謝!

免費閱讀芙珞菈Fdesign Club室內設計專業文章:

鍵入關鍵字,搜尋芙珞菈Fdesign Club室內設計專業文章

Translate